2021-04-28 08:40:46
全球海運業(yè)的混亂程度有增無減。
3月導致蘇伊士運河斷航近一周的巨型貨輪擱淺事故的余波仍未平息,歐美和亞洲各地的港口都出現(xiàn)貨物滯留現(xiàn)象。集裝箱貨船的運費從3月底至今已經上漲一成,創(chuàng)歷史新高。
中國上海航運交易所發(fā)布的實時合約價格顯示,美西航線40英尺標準集裝箱運價達到4189美元,美東航線更是高達5452美元,均比3月底上漲一成多,是2009年有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以來的最高值。
歐洲航線也漲價一成以上至每20英尺標準集裝箱4187美元。目前在歐洲第一大港荷蘭鹿特丹港有約100艘貨輪排隊等待進港。英國船舶價格評估公司分析師夏洛特·庫克說:“蘇伊士運河斷航導致大量船只同時抵港,嚴重混亂或將持續(xù)到5月。”
就在美國港口勞動力短缺導致貨物處理能力不足之時,又發(fā)生了蘇伊士運河斷航事件。被困的400多艘貨船同時駛向世界各地的港口,加劇了混亂程度。
全球最大集裝箱航運集團馬士基為避免此次擱淺事故導致的混亂,于3月31日暫停了大量現(xiàn)貨預訂和短期合同發(fā)貨,眼下仍有一些航線處于無法預約的狀態(tài)。
貨物激增也導致運費高企,海運公司開始投入資金采購新船。但是新船訂單距離交貨需要2到3年時間,并不能緩解眼下的需求緊張。
▍更多的船舶被安排進亞洲-北歐航線
亞洲出口商無論以何種價格發(fā)貨,都將面臨數(shù)周的延誤,但一些航運公司正在增加運力,并增加額外集裝箱船以滿足需求。
自去年8月以來,僅THE聯(lián)盟成員HMM已經部署了20多艘船進行“額外裝載”服務,其中包括12艘前往亞洲-美國西海岸航線,3艘前往亞洲-美國東海岸航線,3艘前往韓國-俄羅斯航線,1艘前往亞洲-北歐航線,1艘前往韓國-越南航線。
除此之外,HMM新推出的亞-歐額外裝載船服務,4600teu 的“HMM Goodwill”輪將于4月26日從釜山出發(fā),運送貨物到鹿特丹和漢堡,預計分別于5月27日和5月30日抵達。這艘船將裝滿化工產品、鋼鐵、機械、汽車零部件和家用電器,計劃在5月中旬通過蘇伊士運河。
同時,3月份分配給亞洲-北歐航線的16,000TEU HMM Nuri和HMM Gaon,均超過了其標稱的13,300TEU運力,分別載運了13,438TEU和13,502TEU。
此外,HMM去年接收的12艘24,000TEU新造船已被部署到亞洲-北歐航線,并已連續(xù)滿載32次航行。
▍新的參與者也在進場
然而,一些航運公司熱衷于“限制”額外的裝載船運力,更傾向于對供需問題采取更為謹慎的態(tài)度,而不是在蘇伊士運河中斷后專注于恢復網(wǎng)絡運力。
現(xiàn)貨市場上的大量貨物,其運費至少比一年前高出五倍,保證了獨立服務的航行利潤,即使對于巴拿馬型和更小的巴拿馬型船,這也是一年前不可能做到的。
在利潤豐厚的亞洲-北歐市場,航運公司向托運人提供的貨艙空間非常有限,但每40尺柜的價格最高可達1.4萬美元,中國航運公司中聯(lián)航運CU Lines是這一市場的最新參與者。
上周,該公司獲得了兩艘從中國到北歐的小型船的往返服務,并似乎得到了總部位于杜塞爾多夫的國際采購協(xié)會XSTAFF的支持。
今年2月,CU Lines進行了首次北歐航行,據(jù)了解CU Lines正在積極推廣5月和6月從中國到北歐的進一步航行,并獲得了XSTAFF和其他承運人的基礎貨運支持。
與此同時,DSV和Geodis等貨運公司已確定了從亞洲到北歐的一次性租船,以減輕運力緊張對航線的影響,同時向主要承運商發(fā)出警告,以確保他們遵守合同。
但是,現(xiàn)在在亞洲幾乎找不到開放的船舶,因此,大型貨運公司的DIY選擇權實際上已被暫停。
相比之下,CU Lines可以進入中國國內船隊租賃市場,而迄今為止,該市場很少出現(xiàn)在傳統(tǒng)集裝箱船經紀人的視野中。
除了CU Lines外,大量的貨運和高昂的運價肯定會吸引新的玩家進入班輪市場,只要他們能找到開放的船只和集裝箱。
by 廣東臺灣海運專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