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2-21 11:22:02
新冠肺炎病毒肆虐,對全球貿易經濟已造成了肉眼可見的變化。對于我國出口企業(yè)而言,這些變化中既潛藏風險,也蘊含著機遇。
疫情爆發(fā)后,人們開始限制各種社會消費活動,不搭乘公共運輸工具,不去工作,也不去商場、餐廳、電影院、會場等場所。不過,部分消費需求并未削減,反而借線上交易得以擴大。
據外媒報道,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韓國消費者正越來越多地轉向網上購物。電商平臺Gmarket表示,2月4日到5日,韓國家庭式午餐的銷量與去年相比同比增長了723%,方便面、炒飯和燉菜的銷量分別增長了21%、16%和13%。
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影響,1月28日至1月30日,Tmon的家庭和食品銷售額也猛增了300%。雜貨配送平臺Market Kurly日前關閉了冷藏產品的訂單,因為冷藏產品的訂單激增。與網購平臺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依賴線下交易的各類企業(yè),隨著疫情發(fā)展,對交易前景的擔憂也在增加。
在此次疫情中,日本受到沖擊最大的是旅游業(yè)。因為中國暫停了全國旅行社團隊游,未來幾個月以觀光休閑為目的的日本游基本停止。按每月游客人數(shù)70萬,和去年持平人均旅行支出超過22萬日元來計算,每個月觀光與休閑相關行業(yè)以及零售業(yè)的損失估計超過1500億日元。除此之外,日本人還擔心今年夏天舉辦的東京奧運會會被取消。
日本在華企業(yè)也受到影響,在武漢等湖北地區(qū)的日本企業(yè)更是全面停工、停業(yè)。比如本田,其停工和延遲會對日本供應鏈產生影響。
日本央行副總裁若田部昌澄日前表示,如果日本經濟復蘇中斷,日本央行準備加大刺激力度。
除了部分國家消費市場出現(xiàn)的變化,由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業(yè)中間環(huán)節(jié),新冠病毒還將從整體上影響全球經濟。
據外媒報道,受疫情影響,全球原材料價格已出現(xiàn)大跌。根據數(shù)據顯示,目前中國經濟占全球GDP的比重超過16%,而且全球一半的工業(yè)產品都在中國制造,中國進口的原材料占全球總量的一半。同時,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,原材料的中國商家延遲或者停工生產,這將導致其他國家也面臨停工的危險。
據彭博估計,全球進口產品中有20%來自中國,因此中國被新冠病毒拖累越久,其他國家的工業(yè)受到的影響就會越大。尤其是亞洲國家如柬埔寨、越南、韓國和日本,其消費產品鏈條中有40%來自中國。
經濟學家維多利亞·范(Victoria Fan)等人在2017年的論文中估計,考慮到收入的減少和死亡率升高所產生的固有成本,疫病流行每年可能造成的損失約為5000億美元,這相當于全球收入的0.6%。而全球未來衛(wèi)生風險框架委員會2016年的一項研究認為,21世紀疫病流行將使全球經濟損失每年超過600億美元。
疫情兇猛,中國的產業(yè)應該如何應對?
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等人撰文認為,疫情對宏觀經濟的短期影響較大,主要集中在一季度。當前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內部,由國內部分行業(yè)停擺造成,根本取決于國內自身應對。
普華永道中國從政府層面提出應對舉措建議:其一,應進一步加大全國總動員力度,切實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和發(fā)展,最大限度地減緩疫情造成的沖擊;其二,適當擴大政府支出,進一步減少中小企業(yè)的稅收負擔,對一些受疫情沖擊嚴重、但與國計民生緊密相關的企業(yè)直接給予補貼;其三,適當降低存款準備金和基準利率,增加流動性釋放,降低融資成本,幫助中小企業(yè)度過難關。
對于企業(yè)來講,目前首先需要做的是對其整個供應鏈的布局梳理,通過梳理發(fā)現(xiàn)有哪些渠道已經受到影響,比如哪些空運航線需要重新規(guī)劃。如果來自中國的貨物在進口國受到清關方面的影響,企業(yè)可以首先從各種渠道了解遇到的具體問題是什么,然后需要做甄別,判斷是否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解決,或者通過供應鏈的重新規(guī)劃,通過其他的運營手段來解決。
by 廣東臺灣海運